走进天合力

天津市天合力药物研发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"天合力公司")成立于2003年4月,通过几年的市场运作,逐渐成为行业内知名企业作,逐渐成为行业内知名企业...

技术交流

法规政策

饲养管理

商品蛋鸡饲养技术要点

2014-01-23 14:33:00

商品蛋鸡饲养技术要点

    2013年,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,给我国蛋鸡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,养殖户损失惨重。为了指导养殖场户加强饲养管理,快速恢复生产,保障鸡蛋的市场供应,在此阐述商品蛋鸡养殖的技术要点。

    一、育雏期(0~6周龄)的饲养管理
    目标要求为6周龄末体质健壮,体重和胫长达到饲养指南标准,且整齐度良好。关注的管理要点为温度、密度、通风、断喙和防疫。
    1.育雏前的准备。
   (1)育雏舍的准备。进雏前两周对育雏舍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扫、清洗、消毒,消毒可先用消毒药水喷洒,然后进行熏蒸消毒。
   (2)设备和饲料等准备。
    供热器:可采用热风炉、地下火道等方式供热。
    照明灯:可采用白炽灯、萤光灯或高压钠灯等。
    食槽:要求数量足够、采食方便。
    饮水器:要求数量足够,早期宜采用饮水器,后期宜采用乳头饮水器。
    饲料:开食宜采用全价颗粒破碎料。
   (3)雏鸡的选择和运输。
    雏鸡的选择:要从种鸡质量好、防疫严格种鸡场购进雏鸡。
    雏鸡的雌雄鉴别:雏鸡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雌雄鉴别。
    雏鸡的运输:初生雏经鉴别,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后进行运输,运输前对车辆、运雏箱消毒。
    2.育雏期的饲养管理。
   (1)育雏方式。可采取平面育雏、立体育雏、平面和立体联合育雏等方式。
   (2)初生雏鸡的饲喂。
    饮水:在雏鸡初次饮水中加入葡萄糖、抗生素、电解质多种维生素等。饮水要充足清洁,水温与室温相同,1周后可直接饮用自来水。
    开食:将雏鸡饲料撒在反光性强的硬纸上、塑料布或浅边食槽内,当有些鸡开始啄食时,其他鸡也会模仿。
   (3)雏鸡的管理。
    密度:平养1~3周龄20~30只/平方米,4~6周龄10~15只/平方米;笼养为1~3周龄50~60只/平方米,4~6周龄20~30只/平方米,注意强弱分群饲养。
    温度:1日龄雏鸡要求35℃,以后每5天降低1℃,35~42日龄时达到20~22℃。如发现鸡倦怠、气喘、虚脱表示温度过高;如果挤作一团,吱吱鸣叫表示温度过低。
    湿度: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0日龄前60%~70%;10日龄后55%~60%。湿度控制的原则是前期不能过低,后期应避免过高。
    饮水:雏鸡出壳后,应尽早供给饮水。在炎热的天气,尽可能提供凉水;寒冷冬季应供给不低于20℃的温水。开始几天,可加入5%的糖或适量的维生素、电解质,能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。
    饲喂:雏鸡在进入育雏舍后先饮水,隔3~4小时就可以开食。饲喂次数在第1周每天6次,以后每周可减少1次,直到每天3次为止。尽可能选用雏鸡开食料。
    通风:可调节温度、湿度和空气流速,排除尘埃和有害气体,保持空气新鲜,降低鸡的体表温度等。通风与保温是一对矛盾,应注意观察鸡群,以鸡群的表现及舍内温度的高低决定通风的次数与时间长短。
    光照:原则上第1周光照强,第2周以后避免强光照,照度以鸡能看到采食为宜。光照时间第1周每天22~24小时,第2~6周龄8~10小时,第7~18周龄8~9小时。
    分群:适时疏散分群,使雏鸡健康生长,减少发病,提高成活率。分群时间应根据密度、舍温等情况而定。一般是在4周龄时进行第一次分群。根据强弱、大小分群,将原饲养面积扩大1倍。
    断喙与修喙:7~8日龄进行断喙,5~6周龄可以进行修喙。在断喙前一天和后一天饮水(或饲料)中可加入维生素K3,以减少应激。
    疫苗免疫:应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。
    二、育成期(7~18周龄)的饲养管理
    目标要求为各周龄体重至少要在标准范围内,且整齐度良好;最好能将11~12周龄体重控制在标准下限,15周龄达标准上限,15~18周龄按标准上限增重。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喂料量、密度、光照时间、防疫和转群时间。
    1.转群。7周龄初雏鸡转入育成鸡舍,到18周龄末转到产蛋鸡舍;夏季秋冬春季转群最好在清晨进行,夏季转群最好在晚上进行。转群前2~3天和入舍后3天,饲料中维生素增加1~2倍,并给予充足的电解质溶液,转群前6小时停料。晚上转群时多增加2~3小时光照,让鸡熟悉环境,并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。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,两舍间的温差要小。结合转群对鸡群进行分群,淘汰不合格的次劣鸡,清点鸡只数量。
    2.雏鸡向育成鸡的过渡。
   (1)逐步脱温,视天气情况给温,保证其温度在15~22℃。
   (2)逐渐换料,在育雏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15~20%育成料,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,过渡期5天左右。
   (3)调整饲养密度,平养10~15只/平方米,笼养不超过25只/平方米。
    3.生长控制。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培育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,以使其骨架充实,发育良好。因此从7周龄开始,每周随机抽取10%的鸡只进行称重,用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较。如体重低于标准,就应增加采食量,提高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;如体重超过标准,可减少饲料喂量。同时,应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喂,保证其均匀度。
    4.光照。育成期光照宜减不宜增,宜短不宜长,以免开产过早影响蛋重和产蛋全期的产蛋量。封闭式鸡舍最好控制在8小时,开放式鸡舍不必补充光照。

    三、产蛋期(19周龄至淘汰)的饲养管理
    18周龄末转入产蛋期,按照产蛋期要求饲养管理。目标要求为适时开产并达到应有的高峰产蛋率,高峰后产蛋率下降缓慢。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光照时间和照度、饮水量、喂料量和防疫。
    1.提供良好的产蛋环境。产蛋前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,体重不断增长,产蛋率迅速上升,蛋鸡的生理应激反应非常大,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会下降,所以要减少外界干扰,降低应激。
    2.满足鸡的营养需要。从19周龄-10%产蛋率,应给予高水平的产前料;以后根据不同产蛋率,选择使用蛋鸡料,保证其产蛋所需。保障每天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。
    3.光照管理。产蛋鸡的光照应采用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,光照强度为3~4瓦/平方米,光照时间从19周龄开始,每周递增1小时,直至每天16小时。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得变更。
    4.做好温度、湿度和通风管理。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~23℃,湿度为55%~65%,通风应根据生产实际,保证空气流通和新鲜。
    5.注意观察鸡群并做好生产记录。详细记录鸡群是否健康,以及采食量、产蛋量、死亡和淘汰等,密切注意鸡群状况,发现病鸡应迅速诊断治疗。
    

四、卫生防疫措施

    1.控制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、保护易感动物是预防传染病的唯一正确方法。不要把防疫等同于免疫,免疫只是保护易感鸡群。
    2.鸡场要有良好的隔离措施。生活区、生产区严格区分,产蛋舍、育成舍、育雏舍要合理布局。
    3.至少实行分区全进全出制。
    4.人员是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。鸡场应谢绝参观,工作人员进出应淋浴更衣。没有淋浴条件的鸡场,至少应做到更换工作衣裤、戴上工作帽、换上胶鞋,并用消毒水洗手,踩消毒池。
    5.进鸡前应彻底清洗消毒,程序为清除粪便等脏物→彻底清洗(包括地面、墙壁、屋顶)→消毒药喷洒→冲洗→熏蒸。用具是另一个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,尤其是要重视鸡蛋筐的消毒。
    6.每月至少进行两次鸡舍外环境消毒,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带鸡消毒。
    7.严禁车辆进入生产区,饲料车等必须进入的车辆,轮胎应在消毒水中开过。
    8.及时、妥善地处理接种疫苗的用具和废弃物。
    9.每天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,各种不宜治疗的病鸡,应与死鸡一起焚烧或深埋。
    10.注意饲料和饮水卫生,防止大肠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和球虫,必要时可在饲料和饮水中进行预防性投药。
    11.有条件的鸡场应该在免疫以后进行抗体监测,以掌握疫苗的免疫效果,如免疫效果不理想,应采取补救措施。
    12.发现传染病爆发流行应及时隔离、封锁、直至扑杀。
    五、建议免疫程序(见下表)
商品蛋鸡免疫程序

 

免疫日龄

疫苗种类

免疫剂量

免疫方式

7

新支肾小三联(进口)

1羽份

滴鼻或点眼

新城疫油苗

0.3毫升

颈部皮下注射

10

鸡传染性法氏囊

1羽份

滴口

1215

禽流感H5N1Re-4+Re-5

0.3毫升

胸肌注射

18

鸡传染性法氏囊

1羽份

滴口

22

新支肾小三联

1.5羽份

滴鼻或点眼

新城疫+传支二联油苗

0.5毫升

颈部或胸肌注射

30

禽流感H5N1Re-4+Re-5H9N2

0.5毫升

颈部或胸肌注射

35

喉炎疫苗(进口)

1羽份

点眼

鸡痘(进口)

1羽份

翅下三角区刺种

55

克隆I

1羽份

注射

75

喉炎疫苗

1羽份

点眼

鸡痘

1羽份

翅下三角区刺种

85

IV+H52二联苗

2羽份

饮水或点眼

110120

新支减三联油苗

0.5毫升

颈部或胸肌注射

IV+H52二联苗

1羽份

滴鼻或点眼

120130

禽流感H5N1Re-4+Re-5株,H9N2

0.5毫升

颈部或胸肌注射

130140

克隆I

3羽份

腿肌注射

130140

新城疫油苗

0.5毫升

胸肌注射